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
创意网名
霸气头像
图片素材
心情说说
内涵表情
皮肤图片
文案句子
搜索

文案句子分类 人生感悟早安心语心情日记经典语句爱情文章节日说说励志说说霸气说说图片说说更多文案

老子为人之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气:86

导读: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

  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

  老子为人之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

  《道德经》艰涩,它是中国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许是所有哲学家中最高寿的,思想也最透彻、孤绝、高深。

  《道德经》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一、看懂了老子的孤独,再看道德经

  在鲁迅的《故事新编》里,《道德经》是老子出关时敷衍关官所写的讲义,成书不过一天半,因为是讲义,不免有些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

  鲁迅虽是调侃,不过传说亦不太可信:关官在城头远远望见一股紫气,知道圣人要来,而刚好他又博学多识,问道于老子,老子便写了道德经交给他。

  鲁迅是懂圣人的孤寒的,哪里遇得上这么多知音?干脆把关官写做俗人一个,让圣人继续孤独。

  于是在想象中,老子一边写,一边笑:你读不懂,我也不要你读懂,我只写给懂的人看。

  老子随手挥笔五千言,意义都在言外,就让后人在语言的迷宫里悟吧。读道德经若太执着于语言,是只见树叶而忽略了森林。

  二、不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古代乱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杀暴民,暴民杀暴君,你来我往,整个时代都受罪。这可说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

  再回过头来看“为而不争”,其实包含了一种策略,因此后世也有军事家把它当做兵家的韬略来看,不争无用之争,乃至以弱胜强。

  当年红军打游击战的十六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道德经》的灵感。

  三、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

  单纯把道德经当做兵家韬略是狭隘的,何况兵家胜败之事,如何不是争?

  “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之道”,如何“为”,关乎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曾就此问道于老子,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闻言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姿态低到尘埃里,故能与世无争。但同时,它又无所不利,润泽万物。

  孔子有句类似的话是“矜而不争”,骨子里的矜是气节,流露于外只能是骄。君子内心高洁,但姿态是谦下的。

  四、说话太容易的时代,闭嘴是门学问

  不争,是老子心中的乌托邦,他要人们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老子理想化的一面,因为他身处乱世,深知人性之恶。

  “不争”在《道德经》里出现频繁,偶尔也做“不诤”,这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即语言上的不争执、不争辩。

  论语也常见类似的句子,如《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而》: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管是圣人还是君子,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养,巧言令色的人向来为孔子所不齿,最重要的是――君子是要说真话的人,而真话往往不好听,所以更要慎言。

  这个时代,谣言是流传最快的,炒作是最受关注的,谩骂、讨伐、煽情……或许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只是在说话尤其容易的当下,闭嘴是门学问。

  五、不争,是因为对万物心怀悲悯

  老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的宇宙观,即“道”。

  他看君、看民、看圣人、看大盗、看鸡、看犬,从宇宙的角度看,因而更深刻、准确。

  不争,是因为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万物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和谐整体。泰山上的一颗石头,跟长白山上的一棵松树是息息相关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每一个生命都以其他一切生命为背景,同时也与其他生命同体共悲。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