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4
大家好,小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报应不爽,报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叫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
2、「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
3、「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
4、「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
5、「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
6、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7、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受到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其实,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怎样的恶得怎样苦,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人生本是业果的相续,而「来先去后作主人」的第八识__「阿赖耶识」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
8、它把一个人前世所作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像储存各种信息一样.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的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涅盘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景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世间法是如此,出世法也是如此.转变全由心念:因果是活泼泼的贯串一切事理的,诀不是庸俗的「宿命论」和死板的「定命论」。
9、例如,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
10、业因既随时变迁,果报自然也能随时转变。
11、人们所常说的「命运」,实际就是业因果报。
12、弄清因果的道理,才明白「命」、「相」之所以然。
13、从「十二因缘」的道理解释,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做「报身」。
14、一个人相貌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通,属于正报。
15、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薄,属于依报。
16、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也丰富满足;正报无福,依报也是困窘恶劣。
17、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因」,现在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全是自作自受。
18、一个人的「命」和「相」正是这些业因果报的体现。
19、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求签、问卜。
20、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
21、「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
22、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
23、转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心念。
24、因为一切唯心造。
25、心既能造业,也能转业。
26、即是「转变由心」的道理。
27、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
28、所谓「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命自己立」,「福自己求」,以及「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9、」都是说明这个道理。
30、六祖慧能大师也曾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
31、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
32、」古今以来许多事实以及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反复证明这些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33、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孔先生推算终身命运,某年考中第几名,某年当贡生,某年做知县,都一一应验。
34、因此确信,人生一切遭遇,全是命中注定,自己丝毫无能为力。
35、后来,遇到高僧云谷禅师告诉他,方才懂得命运即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够改变的。
36、便从此立志造命,广积阴德,每天记「功过格」,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诵持经咒,以求感通。
37、从这以后,孔先生所算的命,全不验了。
38、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没有儿子。
39、结果他活到了七十多岁,不但有儿子,并且很成才。
40、晚年他将自己一生改造命运的经验和体会,写成了《了凡家训》(现名《了凡四训》或《命运的选择》),来教育后人。
41、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
42、(《观无量寿经》语),因为世尊在「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之后,到各处说法度生,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总括说一句:不外因果报应四字而已。
43、所以,修学佛法的人,要深信善恶的因果律,知见才算正确;否则,若不深信佛语的善恶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见了。
44、」(定因老法师讲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第一七六页)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戒杀盗*,不种恶因;勤修十善,广种善因。
45、这样即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福德。
46、这是一条正确的做人处事之道,也是自利利他,有益于社会国家之道。
47、就从更高的要求来讲,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要了生死,生净土,度众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
以上就是【报应不爽,报应】相关内容。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