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214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学不可以已。--《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本文由《雨露文章网》www.vipyl.com 负责整理首发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