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
创意网名
霸气头像
图片素材
心情说说
内涵表情
皮肤图片
文案句子
搜索

文案句子分类 人生感悟早安心语心情日记经典语句爱情文章节日说说励志说说霸气说说图片说说更多文案

弯弯的河流

人气:261

导读:笔者儿时是在河水中泡大的,那河道弯弯的,水流清清的,水也是甜甜的,河边的水草在水流中顺着流水方向怎么也直不起身,站在河边就能见到小鱼在河水与水草中欢快的游动。这

笔者儿时是在河水中泡大的,那河道弯弯的,水流清清的,水也是甜甜的,河边的水草在水流中顺着流水方向怎么也直不起身,站在河边就能见到小鱼在河水与水草中欢快的游动。这条河怎么也望不到尽头,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流向何处去。长大了才知道,这就是三国古战场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下的沮漳河呢。这也是鄙人博客“沮漳河人”名称和书画闲章雅号的由来。

梦中常常回到那个地方,与儿时的同伴们去打闹玩耍。屈指一算,笔者在故土20年中,可划分童年、少年和短暂青年时期,可从来就没有离开沮漳河的怀抱,没有沮漳河的养育,就没有我生命的存在,沮漳河――母亲河!

随着岁月流逝,对童年时期的河流愈来愈思恋,多么想重新回到她的怀抱,重新去感受那童年无拘无束的生活,回味儿时常用赤裸裸的身体去亲吻,这是曾经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弯弯小河。

我的祖籍即河溶夹洲的张家祠堂一带,位于被沮河、漳河交汇的上游即今天的民合村,约有4平方公里,离素有古时小汉口之称的河溶镇约4公里。过去水路交通比较发达,受三面环水限制,孤岛似的村落中,儿时从没有见到过汽车的模样。

上世纪60―70年代,我时常与伙伴们在沮漳大堤上玩耍,见木帆船穿梭来往,感觉非常新鲜,常常使劲地与河中船上艄公们对话……后来由于兴建漳河水库和上游筑坝蓄水,多年繁华的航运成为季节性通航河流,后来由于水运行业的日渐萎缩,除洪水期间长江水顶托倒灌巡查险情外,再也见不到机动船和帆影往来了。

这个村很古老也很有意思,中国最大的几姓氏好像都聚集在这里了,张、赵、李三大姓占80%以上的聚居地,赵姓以赵家榨屋(枋)为中心,李姓以李家庙为部落,张姓紧紧围绕张家祠堂和张家大堤,整个村庄地势都是平展展的,沿河堤呈椭圆状葫芦形相向而居,唯一陆路出口即张家大堤可通往慈化寺,像一根巨大的缆绳,一堤管两河,交汇在6公里之下的经民耀至沮漳两河交汇的两河口,形似一个葫芦状,古有金钩吊葫芦之说。

这里古名叫白鹤_,寓意是一个经常落白鹤的地方。经常遭水灾,牛沙土质,十分肥沃,特别适合种植各种蔬菜,尤其以大蒜为主,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大蒜种植基地。

在这里我渡过了快乐的童年、忧郁的少年和无奈而短暂的青年生活,直到招工到百公里之外的宜昌市工作(其中青年时期直至招工前,在上游――当阳城郊的沮河之畔了)。

儿时的我,既幸运又倒霉,父母们远在县城工作,在那个政治运动频繁的日子,为了“革命需要”,除去吃奶期间,然后就狠心地把尚在姗姗学步的我,交给沮漳河老家抚养,只管填饱肚皮、让我在沮漳河的沐浴下自然成长了!和目不识丁的封建社会过来的爹爹婆婆一起生活,没有哥哥姐姐照顾,显的孤零零的,只有央求和巴结邻居哥哥姐姐们一起带着我玩。

春去秋来,日月更替。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河边玩大的孩子,被河水映照出一张张稚嫩的甜蜜的笑脸,一张张生龙活虎般健康的笑脸。

记忆中的每一个细节,深深地刻在生命流程的瞬间,这条久违了的河流点燃了我儿时的激情,越是经年,愈让我牵肠挂肚,难一割舍。夏天赤脚短裤,不顾骄阳似火,欢呼跳跃在河水中,抓雏鸟、找鸟蛋,在清风雨幕中疯跑、嬉戏打闹……冬天下雪时,不顾严寒地堆雪人、打雪仗、赶野兔,春天放风筝时偷偷也放飞着希望,金秋时节到农田寻觅花生、看大雁南飞阵势,为大雁人字形一字形呐喊助威……

离开这里后,每每路过这里,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地、萦绕心头的一种思乡情节罢了。其实除回味逝去的岁月之外,这里没有至亲(只有族亲),没有母校(村办小学由于生源不足早已拆除),没有老宅,没有祖坟……甚至没有一点还属于我的任何物质形态的东西了。只有弯弯的河流如故,再有的如一个心灵中的移动硬盘,一切的一切,都存储在我的记忆的硬盘之中了。

这些年来,笔者切切实实体会到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关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意了。偶尔春节时从那儿路过一下,大都是陌生面孔了,又似曾相识呢,经人稍作提示,便可从面庞上找到他们父辈们的影子。从一口久违而熟悉的乡音中得知,他们大多是后生们呢;记忆中的许多人作古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熟悉的人们争相介绍,张某是哪年因什么病去世,李某又是因什么婆媳不和想不开喝农药寻短见了,赵某因病治疗不及时……..户口改革以后,农田承包之后,很多年轻人都迁到外面去了,留守下来的多数生活的并不富裕,由于交通不便,感到与临近的村子的生活水平相隔有10年左右的时光。尚健在的老人们大多在故土难离的情结中,一天天享受余下的日子。

童年眼中的故乡,生活虽然艰辛,但民风纯朴而富有诗意。这里的房子也别具特色,为了防御水灾的频繁光顾,村民的房屋建设是先夯实地基,填很高的台子(约三尺至五尺{),大多是木头架子式的结构,即采用园木做成架子做支撑,条件好一点的盖瓦,条件差的就用茅草,四周墙壁是用高粱杆、芦苇杆或竹子缠绕稻草和泥巴夹进去做成,遮风避雨,说话不隔音,便于洪水来时及时拆除,减少水的阻力,使整体房屋浸泡水中不至于倒塌。当然现在都是砖瓦房了,还有不少楼房了,水患也没有过去严重了。

15岁那年,受“文革”教育推荐上高中教育体制下的影响,由于父母在外工作,成分也不够好(祖辈为上中农或称为富裕中农),父亲又是村子里解放初期走出的第一批文化人,村民们本来就眼红,加上教育落后,僧多粥少、指标不够(16%),因此当时的大队干部联合学校领导对我的上高中问题做上了手脚,照顾了那些“土皇帝”子女们,使国家代主席董必武题写校名的―河溶中学(又称当阳二中)的大门对我紧紧关闭了……

无助地我眼看他人兴高采烈的坐在的识的殿堂,求知欲望十分强烈的我是喊天不应,叫地不灵,无奈的书包中却永远地装的是初中阶段的书本。作为“文革”教育体制的受害者,就这样过早剥夺了我接受正规教育权利!像当今一个无人要的童工一样推向万丈深渊!这段历史在笔者童年心中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从此在脑海深处对“文革”教育体制下的推荐上学制度深恶痛绝!对笔者人生中造成的损失乃无法估量!

弯弯的河流可以作证,融进过多少个求知少年的无声泪水而缓缓东流而去,而我惟有擦擦眼泪掉头继续没有围墙的学校,昂首挺胸走向艰难漫长的自学生涯……

现在也常常假设,如果当年如愿以偿继续读书,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时必然会上考场一博,个人的所有历史肯定都要改写了……

可假设归假设啊,时光不可能倒流,惟有认命也。

没有变的唯有那融进我欢乐与痛苦的河流,继续沿着古老的河道,阅尽人间世事沧桑,还在不知疲倦地静静地流淌着呢……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