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
创意网名
霸气头像
图片素材
心情说说
内涵表情
皮肤图片
文案句子
搜索

文案句子分类 人生感悟早安心语心情日记经典语句爱情文章节日说说励志说说霸气说说图片说说更多文案

你在地铁上刷手机,她却在旁边写了13万字

人气:154

导读:半个月前的圣诞节,陈大力在朋友圈更新动态:将近12万字的书稿终于完成,结束了2015年最重要的战斗之一,此刻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像英雄的。两个月,三十篇小说,半数都

  半个月前的圣诞节,陈大力在朋友圈更新动态:

  将近12万字的书稿终于完成,结束了2015年最重要的战斗之一,此刻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像英雄的。

  两个月,三十篇小说,半数都是在实习上班的地铁上敲出来的,“还有四分之一的课间,四分之一的凌晨。”

  这简直是她给自己最好的二十岁礼物。

  「15岁的她是个“怪人”,赞美都觉得刺耳」

  陈大力15岁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粗暴霸气的笔名。

  那时候大家还都习惯叫她的名字,陈卓。

  也是那时候,她开始发现自己的不一样。她说自己仿佛有种与生俱来的表达欲,小时候看到一张让她感动到流泪的插画,就写了一篇小短文,还念给爸妈听。

  周围的同学全都三五结伴,聊着那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喜欢的一切东西。唯独她是个例外,她喜欢看书。

  人家看网络小说言情故事,她偏偏爱那些写给大人看的书。大家觉得她怪,是个异类。

  她也讨厌自己怪。

  她想不通自己面对着纸张的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话要说,滔滔不绝,像个疯子。

  想不通大家都讨厌语文,她怎么就愿意写字看书,甚至老师念她的文章作范文,都会让她感到尴尬,仿佛感受到同学异样的目光刺到身上。

  “我感觉像是从一个排列整齐的队列里被揪了出来,被人指着脸说了什么,不管是恶言还是赞美,这种脱离队列的惶恐都难以克服。”

  表扬让本就已经够奇怪的她又被拎出来,切实地被挂上“怪人”的牌子,然后游街示众。她慌张又害怕,本哆哆嗦嗦地想赶紧逃回人堆,却又被人堆狠狠地向外推一把。

  小小年纪的女孩,怎么有勇气面对被别人置疑的自己。

  15岁,她还不懂独特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特质,她讨厌自己的怪异,却也无可奈何。

  在自我否定与怀疑中,再多的赞美竟然都觉得刺耳。

  「遇到另一个“怪人”,她才终于与自己和解」

  18岁的时候,老师还是一样会念她的文章。

  她却慢慢学会正视自己的不同,说起来,还多亏了一个知己的出现,一个同样热爱文学的人。

  她和这位朋友一起办了文学社,出杂志出社刊。

  他们在一起,是真的像模像样地在讨论文学,聊自己喜欢的作家,聊喜欢的书喜欢的文章,还会互相交换彼此的文章,修改学习。

  你能想象吗?两个还没走出中学校园的孩子,就已经开始一本正经地描绘着他们心中“文学”的轮廓了。

  这让陈卓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唯一”的怪人。甚至或许自己从来不是一个特别的人,太多人和她喜欢一样的东西,做着一样的梦。

  “追梦路上能遇到一个不觉得你奇怪的人,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她说她现在知道,哪怕遇不到这样的知己,也不用怕。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爱好不一样、生活不一样,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若觉得这很丢脸,才是真的对不起特别的自己。

  她在大学也遇到了更多所谓“奇怪”的人。她的表达欲也在心态改变之后更加肆意地生长。

  那些思考和情绪,她愿意写下来,也一定要写下来。这是她对文字的虔诚和敬重。尤其是大一的时候,一天都能写两千字日记。

  她在大学里念的是新闻。当初她以为这个专业会和写东西沾边,又不至于太考究,却在深入之后有些后悔。

  她觉得自己挑不起记者的担子,她没办法报道一个新闻加以评论之后还能心宽地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写别人会注意的,观点和言论就太受限了,就不是自己的东西了。

  这反倒坚定了她最本真的作家梦。她更喜欢写自己想写和喜欢写的东西。

  「她的第一本书,竟是在地铁上完成的」

  在认识陈卓之前,我先看到了她的文章。

  署名陈大力,文字老练又观点独到,我一度以为她是个男生,直到见到她本人,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长相可爱、身材纤瘦的姑娘,就是陈大力。

  她不喜欢矫情酸气,给自己起名也要简单粗暴。

  后来,她开始用陈大力这个名字在网上发布文章,第一篇就火了,这给了一直默默写字的她不少鼓励。

  慢慢地,开始粉丝说喜欢她,一个两个。直到每天都有人来跟她“表白”,直到她收到一封邮件,邮件里那人说,希望为她出书。

  起初她害怕那人是个骗子,却又在心里默默希望这是真的。

  说真的,哪个爱写字的人抵制得了自己的文章变成印刷体、泛着新书独特的油墨味儿放在眼前的诱惑呢?

  几番交谈取得信任后,她签下了这份合同,开始真的写书了。

  她学新闻,老师要求两个月要拍七部片子,还同时在两家媒体公司做实习,承接了一份公司的新闻项目。

  她怎么可能有大段大段的时间用来写书?无奈之下,她就在上班下班的地铁上写,挤在早晚高峰的人堆中艰难地抽出一只手,在手机上敲敲打打。

  原本应该在其中某一站下地铁,但文章写到一半,头绪断了很难接上。于是她就一直在地铁上写,饿得不行也不在完成前下地铁去吃饭。

  于是在地铁上,她完成了几乎所有的文章。她果然是个大力的女超人。

  我说:现在有文学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出书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她点头,又摇头。

  “似乎很多人都在出书,又似乎不是。你说我写的是鸡汤吗?好像是的,可我是真的自己经历过思考过写下的,可现在鸡汤却在烂大街。不过哪怕文学梦泛滥,也和我没什么关系。”

  “我打算写书的时候,他们说我的选题太小众,太多考虑自己的情绪,是没有市场接受度的。我承认我很想出这本书,但我那时候不过19岁,还没有要挣钱的念头,它一本也卖不出去对我来说也是里程碑式的。”

  她记录下的是她年轻过的痕迹,是19岁时的她对这个世界的追问和探索。

  或许将来总有一天,她会觉得当初的自己文笔稚嫩、思想可笑,可这本书,却是一个勇敢坚持写字的姑娘,给自己和世界的一份最珍贵的纪念。

  「你的心里住了个怪人,那是一种幸运」

  因为太过炽烈的热爱,她选择接纳“特别”的自己。哪怕会失去一定的从众的安全感,但面对自己的爱好,她别无选择。

  我们周围真的有这样一些被自己的“特别”深深困扰,不敢面对的人。

  一个男生,喜欢演戏,天生舞台表现力极佳,可他周围尽是反对嘲讽的声音,父母说他是不为自己打算,朋友说他不过是接触过一点点戏剧而已,更何况,当演员岂是普通人敢想的事?

  我问他:“以后会做演员吗?”

  他笑笑说:“没敢想呢。谁知道未来的事情。”

  一个女生,从中学开始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大学学数学到现在研究生,纠结要不要继续读书读下去。“一个女孩子读博士是一件太可怕的事”这种思想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

  可她却不知道自己离开数字,还能是谁。

  你看,每天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造就了一个人,又有那么多千奇百异的人抹杀掉自己的特别之处。

  陈大力不过是年纪小的时候害怕独特的自己,可许多人长大了,还是想不清楚看不透彻。

  借用一段陈大力提过的话,来自张爱玲的《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可张爱玲,终究不是也成就了张爱玲么?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