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
创意网名
霸气头像
图片素材
心情说说
内涵表情
皮肤图片
文案句子
搜索

文案句子分类 人生感悟早安心语心情日记经典语句爱情文章节日说说励志说说霸气说说图片说说更多文案

那个上了三天班就辞职的年轻人,我想和你谈谈

人气:261

导读:上周招聘了一个年轻人。面试的时候,很有热情,准备充分,对公司也做了研究,连对话提问,明显也是之前有所排练的,总而言之,看起来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小伙子。 他说:

    上周招聘了一个年轻人。面试的时候,很有热情,准备充分,对公司也做了研究,连对话提问,明显也是之前有所排练的,总而言之,看起来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小伙子。

    他说: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公司和文化,这就是我喜欢的工作!

    这个小伙子戴着黑框眼镜,说这话的时候,一副理想主义者的激情神态。

    坦白说,我被这种神态打动了。

    我想,也许工作充满繁杂无聊,但只有这种激情,才能造就卓越。

    后来我又看了一下作品,觉得底子不错。决定录用。

    很快HR给他发了OFFER。第二周就来上班了。

    几天后,他给主管发了一条短信,说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发短信第二天,他就不来了。连离职手续都没办。

    主管跟我说起时,我还很惊诧。“这不可能吧?”

    我觉得这种轻率行为,完全不像是那个年轻人该有的。

    我很想和他谈谈,给他发了条短信。没回复。我准备给他拨个电话,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没这个必要。

    就算打通电话了,我想跟他谈什么呢?

    劝他继续来公司?――不,我不会再要他了。这样的年轻人,我也不敢要。

    跟他谈什么是“责任”?――都是成年人,也挺没意思。

    谈“喜欢”和“工作”的关系?――我不是稻盛和夫,我说不出“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喜欢上手头的工作”这种话。

    想来想去,我想给他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我想说说,7年前的自己。

    那时我大学还没毕业,在一家影视广告公司做脚本文案。写脚本很辛苦,影视广告也并不有趣。跟我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

    恰好异地恋的女友来找我。有一天,我跟老板连招呼都没打,跟行政说了一声我不干了,收拾东西就走了。

    手机关机,跟女友过了几天与世隔绝、幸福快乐、没心没肺的日子,我突然觉得该给公司一个交代,于是硬着头皮去公司,找老板谈谈。

    恰巧,在公司电梯口见到老板,带着一群人,扛着大小设备,急匆匆出去外拍。老板见到我,愣了一下,指着我说:等我,回来再跟你说。

    我吓坏了。这个老板平时脾气就大,这下还不得把我训死?

    我在公司提心吊胆等了一个小时。我看着公司其他人忙碌喧哗,根本顾不上理我。难堪之极。

    我找了张纸,写了一封长信,放在前台。算是交代了一下。

    总之,我是落荒而逃。

    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开始。一个不光彩的、污点般的开始。

    我想找那个年轻人,聊聊这件事。

    我想告诉他,这件事成为我后来久久无法磨去的尴尬,心灵上的痒痕。

    在那之后,我经常在洗澡的时候会突然想起自己落荒而逃的身影,内心奇痒无比,忍不住要狂嚎两嗓子才能疏解。

    后来,我正式进入广告传播行业,在一家本土创意公司做了3年,后跟总监出来创业,到今年是第4年。

    2012年的时候,机缘巧合,我又见到了当初那家影视公司的老板。

    毕竟事过多年,我已经有了一颗平常心,能够跟人家主动打招呼了。他还记得我,很热情的跟我握手,问我近况,称赞我“有才华”,看上去一点也记不起来当初在电梯口的尴尬相遇。

    我们一起吃了个饭,相约以后有机会合作。

    此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

    那次见面之后,我彻底原谅了自己。我也明白了一件事――几乎所有你认为尴尬的事,都只有你自己记得。别人早已忘却或不放在心上,只有你自己,当成久久无法消逝的“心头之痒”。

    回望过去,我那个时候,很喜欢王小波。王小波有一篇文章,叫《工作与人生》。我当时读了没什么大的感受,比不上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么过瘾。

    但现在回过头再看,这篇文章简直每一个字都写进了我的心里。

    其中有三句,犹得我心:

    第一句是:“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

    第二句是:“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第三句是:“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

    不知不觉,我发现自己在面对工作时,态度与自己的人生偶像完全一致了。这让我感到振奋。

    仿佛我经历了一次连自己都未察觉的修炼。如今已经印证,修为在身,境界如常。

    而这种面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从那段难堪的起点开始的,从那久久无法消散的心头之痒开始的。

    那段难堪的经历,以及后来不断的自我反省,以及多年来全心投入工作的历练,使我重新认识了“工作”这件事。以及我应该如何对待“工作”。

    是的。假如我有机会再见到那个年轻人,我会跟他谈谈以上这些。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