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1
1、《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2、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意义是: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4、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7、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9、面对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铿锵有力的“不怕”二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勇敢顽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也明显暗示了对围追堵截的敌军更是不值一提
10、“等闲”两字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蔑视敌人、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11、“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蓝图,是“面”的体现。
12、颔联承接“千山”,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俯瞰五岭和乌蒙山这两个典型的高山峻岭,以点带面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写出了红军对山的征服。
13、“腾”和“走”反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4、颈联承接“万水”,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
15、一“暖”一“寒”,对比强烈,既是客观事实,又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16、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可见红军的英勇无畏
17、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长征图”,强化了主题
18、“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山的喜悦,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
上一篇:荣辱与共什么意思
下一篇:五十步笑百步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