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2
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人的行为准则是为人处事,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多为善而不为恶,多付出而不索取。
2、出处:出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这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书本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3、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译文: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
9、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
10、真正了解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能深入了解
11、有道的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量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12、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人的行为准则是为人处事,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多为善而不为恶,多付出而不索取。
13、注释:①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14、②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17、⑤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19、⑦多: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10、⑧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21、⑨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22、赏析:本章的格言可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
23、前面三句格言在于提示人要信实、讷言、专精
24、后面四句,在于勉励人要“利民而不争”
25、信实的话,由于它的朴直,所以并不华美
26、华美之言,由于它的动听,往往虚饰不实
27、善者的言论,止于理,符于实,所以不必立辞巧说;善者的行为,真诚不妄,正直不欺,所以不必自作辩解
28、反之晓晓巧辩的人,乃是由于言行的欠亏而求自我掩饰。
29、“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0、”这话运用到现代学术界的情形,的确如此。
31、现代的知识活动愈来愈专精,“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
32、以博学自居的人,对于任何一门学问,往往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33、所以为学如果博杂不精,则永远无法进入知识的门墙
3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35、”这是一种最伟大的爱的表现
36、佛洛姆说:“爱是培养给与的能力
37、”“为人”“与人”便是给与能力的一种表现。
38、“圣人”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不断帮助别人,而不私自占有,这也就是“为而不争”的意义。
39、老子深深地感到世界的纷乱,起于人类的相争——争名、争利、争功……无一处不在伸展私己的意欲,无一处不在竞逐争夺,为了消除人类社会的纠结,乃提出“不争”的思想。
40、老子的“不争”,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并不是消沉颓唐,他却要人去“为”,“为”是顺着自然的情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人类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据为己有
41、这种贡献他人而不和人争夺功名的精神,亦是一种伟大的道德行为
上一篇:屈原为什么要跳河端午节故事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