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2
1、献王是西汉朝代的。
2、刘德(?-前130年),西汉宗室、藏书家,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为栗姬。
3、汉景帝前元二年四月,刘德以皇子身份受封河间王,为王二十六载,始终没有被卷入政治漩涡,而是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4、现今留传后世的影响很大的《毛诗》和《左传》,应是刘德之功绩。
5、晚年受到汉武帝猜疑,忧悒成疾。
6、元光五年病逝,谥号为献。
7、刘德居于咸阳,修学好古,遇事实事求是。
8、喜好儒学,藏书最多,衣著服饰和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
10、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献”,又称河间献王。
11、他凡从民间得一善书,必好写以还,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银玉帛赏赐,以招四方之书。
12、由是有旧书者,多奉奏河间王。
13、故其得书之多,可与汉朝官家藏书相等。
14、所得书皆古文及先秦旧书,价值较高。
15、其学举六经,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16、修《礼乐》,精儒学,山东诸儒多从其游。
17、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感到光靠严厉的法制,没有德行的教育,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18、于是,依从大儒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黝百家”的政治主张,实行忠君爱民的孔孟之道。
19、然而“三代之书”燔炀殆尽,读书之人也凤毛麟角,恢复儒术教育谈何容易。
10、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
21、足迹踏遍鲁燕赵魏,寻寻觅觅为国求书。
22、刘德不畏劳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则亲自前去收求出重金购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与百姓。
23、对不愿出让者,则好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这在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24、由此刘德贤名远扬,众多知识分子和百姓,都不远千里,携先祖旧书,前来奉献,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费。
25、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
26、数量之多,充满楼阁,据载“其量可与汉朝”等。
27、刘德曾下令修筑日华宫,“置客馆二十余区,以待学士”。
28、而刘德自己的奉养没有超过宾客。
上一篇:中国现代科技发明有哪些
下一篇:潜规则是什么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