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2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修辞方法。
2、比喻:“碧玉”和“绿丝绦”,将柳叶比喻成碧玉,将柳条比喻成绿色的丝绦。
3、拟人:“妆”(装饰,打扮),将柳树人格化为会装饰打扮的女子。
4、夸张:“万条”写出柳树有万条柳枝,形容柳条非常多。
5、该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6、全诗内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译文: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带。
9、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10、注释:碧玉:青绿色的玉。
11、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15、古文中的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很多的意思。
16、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
21、赏析:首句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
22、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23、第二句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24、最后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
25、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
26、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接着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
27、这首诗立意高远,比喻巧妙,先从大处着眼,然后分部描述,越写越细,把柳树的形神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28、题目是咏柳,但又不仅仅是咏柳,更是咏春,歌咏自然造化。
29、全诗由“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30、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31、从“碧玉妆成”到“剪刀”,可以看出诗人一系列艺术构思的过程。
32、诗歌里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33、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
34、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
35、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36、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这首诗。
37、作者简介: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38、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
39、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40、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41、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
43、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并称“吴中四士”。
44、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http://kt.pingguodj.com 酷头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